南宫28官网- 南宫28官方网站- APP下载【地评线】桂声网评:不只是“潮玩”!智能穿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
2025-09-28南宫28官网,南宫28官方网站,南宫28APP下载
在第22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上,AI眼镜既助力嘉宾“脱稿”演讲,又通过实时翻译功能帮助外国参展商与中国客商无障碍沟通,让智能穿戴产品再次走进大众视野。
如今,智能手表一碰解锁车门、智能眼镜扫码支付已成现实,这类曾被视为“时尚配件”的产品,正加速向提升工作与生活效率的实用工具转变。从用户需求到企业创新,从政策引导到产业协同,多股力量共同推动智能穿戴从“破圈”迈向普及。
从用户的角度来看,需求已从“尝鲜”转向“实用”,功能适配正在驱动智能穿戴产品“工具化”转型。智能穿戴的“破圈”,本质是用户需求从“追求新鲜”到“解决痛点”的转变。过去,消费者选购智能穿戴设备时,优先关注“续航能撑几天、价格划不划算”;如今,更多人主动追问“测血压、血氧准不准”“有什么新功能”。这种变化背后,是产品从“时尚符号”到“实用工具”的定位升级。一方面,健康管理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。今年6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,57.34%的白领、教师、公务员及退休群体,将“适龄可穿戴设备”列为最希望购买的智能产品。消费者选购智能手表时,既看重血压监测、心电图采集等健康功能,也依赖“抬起手腕接电话、查收微信”的便捷性;仅重2.6克的智能戒指凭借心率、血氧、血压、步数监测功能收获大量订单,正是精准击中了大众“轻量化健康管理”的需求。另一方面,场景化互联进一步强化“工具属性”。通过NFC技术,智能手表可充当部分配对车型的钥匙,同时兼容门禁刷卡功能,实现“出门更省事儿”;AI眼镜与手机互联后,能基于App地图模块定位用户位置,将导航指示显示到镜片上,无需低头查看手机,既便捷又具体验感。当智能穿戴与手机、车载、家居系统协同,成为“万物智联”的入口,其“提升效率”的工具价值愈发凸显。
从企业层面来看,智能穿戴产品生产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与场景深耕构建优势,抓住AI与健康两大核心。在智能穿戴市场竞争中,企业的核心优势源于“技术迭代”与“需求匹配”的双向发力。一方面,企业通过硬件升级提升产品精度,例如杭州灵伴科技的AI眼镜,外形、重量与普通眼镜无明显区别,却内嵌特定视角可以显示文字的屏幕、支持音频功能的定向扬声器,还叠加AI翻译、导航、智能问答等功能,成为展会“吸睛单品”;另一方面,企业借力AI与大模型拓展服务边界,当前智能穿戴产品正“通过接入大模型提供多元智能服务,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”,这一趋势帮助企业在存量市场中找到增量空间。企业针对新兴品类与成熟品类采取差异化策略,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。如智能眼镜赛道,如今已成为新增长源,来自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同比增长110%,天猫数据也显示今年7月AI眼镜新品发布数量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;智能手表与手环则进入功能拓展与升级的存量优化阶段,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,2025年二季度我国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出货量为2080万台,同比增长33.8%。此外,部分企业通过IP联名、跨界联动高端音响品牌,推动消费人群从兴趣极客向普罗大众扩展。
同时,国家也从政策角度锚定了“万物智联”的生态方向,《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以下称为《意见》)为智能穿戴产业创新提供清晰指引。《意见》提出“推动智能终端‘万物智联’,培育智能产品生态”,而智能穿戴作为智能产品生态的重要一环,正沿此方向加速发展。政策的引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推动“互联协同”与“生态构建”。智能手表控车、AI眼镜导航、智能设备跨终端联动等场景,正是“万物智联”的具体实践——当智能穿戴不再是孤立设备,而是连接手机、车载、家居的“生态入口”,其产业价值便从“单一产品”延伸到“系统服务”。同时,政策为技术创新划定重点方向,例如智能眼镜需通过模型轻量化技术、异构计算架构优化推理效率,行业需建立智能穿戴数据标准与互联互通框架,这些方向均与“培育智能产品生态”的要求高度契合,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指引。
最后,产业生态上下游正齐力协同、突破瓶颈,破解“技术-成本-规模”制约。智能穿戴要实现“加速普及”,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力。技术层面,产业链需共同攻克短板。智能眼镜当前数据处理依赖云端,存在交互延迟问题,需芯片厂商研发异构计算架构,算法企业优化模型轻量化技术,设备厂商升级语音、手势、眼动等多模态交互,多方联动提升用户体验。标准层面,行业需推动智能穿戴数据标准与互联互通框架建立,只有实现数据互通、场景互联,才能让AI模型更主动、精准地提供建议和预警,避免仅有“功能炫技”而“不解决痛点”。此外,跨界协同是生态发力的关键。未来,若智能穿戴设备在监测上达到医用级别,可与居民健康档案结合,通过综合分析多年心率、血压数据及医院检查结果,辅助提高医生诊断准确性,这一方向需设备厂商、医疗机构、数据平台协同推进;智能手表“腕上控车”功能则需电子厂商与车企开展技术对接。当产业链各环节打破壁垒、同向发力,智能穿戴才能真正从“小众尝鲜”走向“大众普及”。
从东盟博览会上的AI眼镜“破圈”,到智能手表、戒指走进日常,智能穿戴的发展之路,是用户需求驱动、企业创新发力、政策引导方向、产业协同支撑的共同结果。
随着AI技术的深度融合、产业链的持续完善,智能穿戴必将从提升效率的工具,进一步成为守护健康、便捷生活的伙伴,真正实现“全民普及”的产业愿景。
视频丨东博会火爆出圈的白头叶猴IP玩偶“灵柒柒”和“BB柒”,创作灵感来源于崇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