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济阳圈关注】江店暴动、火烧潘家楼、陈罗战斗南宫28官网- 南宫28官方网站- APP下载
2025-10-16南宫28官网,南宫28官方网站,南宫28APP下载1938年,八路军挺纵派遣江兰馨、李兴民等到红枪会策划农民暴动,反抗日伪军的横征暴敛、敲诈勒索。同年冬,伪军头目贾延香带领十几名伪军到江店催款要粮,到伪保长家喝酒。红枪会20多名会员手持大刀、红缨枪,把伪保长家围住。江可正手拿铡刀带头冲进门去,伪军开枪,江可正牺牲。其他红枪会会员一拥而入,一连砍死3名伪军。群众赶来参战,当场打死6名伪军,并把3名俘虏砸死,逃跑的3名伪军被群众用鸟枪打死。江店暴动揭开了中国领导的济阳县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。

仁风镇是济阳区东北部的一个重镇,是进出济阳的东北大门,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。抗日战争以前,在仁风镇就设立了公安分局,伪区公所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仁风镇是济阳八区区公所(区政府)的所在地。潘家楼是济阳区仁风镇唯一的一座砖结构三层楼建筑,也是当时济阳区东北部最高的一座建筑。
八区(仁风镇)土匪汉奸头子徐寿亭,绰号“神枪徐四”,其营寨安扎在仁风西街大地主家的潘家楼上,并以这座三层砖楼为据点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百姓恨之入骨。1940年1月28日,“挺纵”五支队第五团第二营到七区(今商河县白桥)一带活动。为开辟抗日局面,东路工委与主力部队决定铲除这个地头蛇。县大队不少干部战士的家是仁风街的,对地形、兵力配备、岗哨位置及土匪的生活规律都了如指掌。28日夜间,县大队带路,五支队二营不知不觉进了仁风街,摸了岗哨,很快消灭了200多名伪军,其余的伪军跟着徐四仓皇退至潘家楼,负隅顽抗。下半夜,部队集中火力向敌人展开攻击。潘家楼东侧燃起大火,在一片“缴枪不杀”的喊声中,敌人一个个举着枪从楼上下来,徐四也做了俘虏。同时缴获自行车10辆及大宗战利品。八路军在济阳、商河一带名声大振。

1940年8月“百团大战”前夕,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在《三年抗战与八路军》报告中,从近万次战斗中遴选出43个有“重要战略意义”的经典战例,其中有指挥的平型关大捷、贺龙指挥的齐会歼灭战、击毙日军“名将之花”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斗,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里面还有仁风火烧潘家楼战斗,并指出:济阳这次战斗的意义是“反击敌之‘扫荡’,创立了鲁北抗日根据地”。

1940年2月8日(农历大年初一),“挺纵”锄奸部部长匡根山、“挺纵”部副部长史甄和五支队五团(前身为模范红五团)二营营长齐钉根率五、七、八三个连和济阳县工委、周边区县政府及地方部队近千人,进至济阳县东北部的北陈、罗家村一带。部队布防后,获悉群众提供的一个重要情报:昨日,驻济阳的日军出动1辆卡车经此地去济商惠三边一带巡逻、“清乡”,照惯例应于今日返回。部队首长对这一情报进行了认真分析。认为这是一股单独行动的日军,决定予以伏击,并以此鼓舞部队士气,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。于是抢筑工事,做好了伏击准备。
上午7时左右,这股日军由原路返回,近50人。由于此地为敌占区,周围敌人的力量占绝对优势,增援非常便利。因此,必须干净利落地消灭这股日军,在增援之敌到达之前撤出战斗,才能达到既消灭敌人、又保存自己及鼓舞军民士气的目的。而这股日军依仗武器精良,且有汽车为依托拚命顽抗。于是,一场激战打响了。
敌人从汽车上往下跳的时候,被我军击毙了20多个,但很快在强有力军火掩护下,利用汽车和路边深沟修筑好工事。我军立即占领了村边民房作为掩体。敌人人少但很精干,武器好火力强,周围是开阔的麦田,能很好发挥枪炮的威力。我方人员一半是工作,没有枪,很多人不能同敌人作战,除去打援的,参加战斗的只有五、七两个连。济阳工委、县大队负责监视附近伪军据点,以防日军增援。
一开始,我军依靠人数多,想尽快歼灭日军,但因我军没有选好有利地形,从一块平坦之地沿麦地垄沟匍匐冲向日军,受到敌人数挺机枪和强大炮火的攻击,伤亡了50余人,五连连长侯朝云牺牲,这些都是老红军、老战士,是我军的精华;白天攻坚异常艰难,仗打得很被动,去抢救伤员的也被打倒在麦田里,战斗曾一度处于胶着、对峙状态;一直激战到傍晚,八路军才发挥夜战、近战优势,采取迂回夹击战术把日军消灭掉,并缴获了很多战利品;战斗中当地群众主动帮助烧水送饭、运送伤员、打扫战场。
这次战斗给敌人狠狠一击,但同时也惊动了四周的敌人。这里是敌占区,日伪岗楼据点林立。敌人开始从四面八方集结力量,并布置了异常严密的大、小包围圈,试图包抄围歼八路军。经过紧急部署,当晚我军先从西刘桥渡过徒骇河,给敌人造成向北转移的错觉。到北岸后,我军再沿河堤向西,到徒骇河和汊河汇合处的侯家,向西南渡过徒骇河汊,再折向南,渡过徒骇河,又转回到济阳县的大尹家和楼子杨家隐蔽起来。
陈罗战斗消灭了近50名日军,同时惊动了四周日伪军。随后,敌人纠集力量,试图在商河、惠民边界的王家寨、沙窝村包抄围歼八路军。随后,八路军又与日军展开沙窝战斗,以伤亡60余人的代价歼敌300余人,取得了沙窝战斗的胜利。

这两场连续的战斗被《大众日报》以“八路军鲁北大捷”为题进行专题报道。“八路军鲁北大捷”是平原游击战典型案例,当时的新华社华北分社、《八路军军政杂志》《抗敌报》《大众报》,分别以八路军“屡获胜利”“捷讯汇报”“大显身手”“获得惊人战果”为题予以刊发报道。


